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发布时间:2021-11-01 浏览次数:5844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87—2011
代替 GB/T 2887—2000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uter field
2011-07-29 发布
?WTIWSW8 -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 2887—2000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订了计算机场地的组成(见5.1);
——修订了计算机机房的最小使用面积(见5.2.2);
——修订了建筑结构要求(见5.5);
——修订了对照明的要求(见5.6.5);
——修订了供配电系统的要求(见5.7);
——修订并增加了相关的测试方法(见7.2,7. 3 J.6,7. 7,7.8.7. 11,7.12-7.21);
——增加、修订并删除了有关的术语和定义(见3. 1-3.4.3.9-3.23,2000版的3.4,3.6-3. 10);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计算机场地等级的分类(见第4章);
——增加了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磁屏蔽室的要求(见6. 4,6. 5,6. 6 和 6. 7);
——增加了计算机场地能效比的要求(见5.10);
——增加了计算机场地空气质量的要求(见5. 6.3);
——更正了 GB/T 2837—2000中的对尘埃的印刷错误(见5. 6.2.1,2000版的4. 3.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GB/T 2887—2000.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长城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计通电子 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华宇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长城屏蔽机房设备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林、王力坚、陈静、余雷、邹成、黄群骥、高大鹏、张裝、周乐乐、梁舒展、 张海军、钟丽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887—1982、GB/T 2887—1989,GB/T 2887—20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场地的术语、分类、要求、测试方法与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计算机场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 10408(所有部分)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2190电磁屏蔽室屏蔽致能的测量方法
GB 168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T 18233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SJ/T 10796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计算机场地 computer field
安放计算机系统的场所,包括计算机机房、供电、空调、消防安全等配套设施以及系统维修和工作人 员的工作场所。
3.2
计算机机房 computer room
放置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器等〉的场所。
净高 net height
计算机机房地面至天花板的距离。
吊顶 suspended ceiling
悬吊在建筑结构下的顶棚。
活动地板 raised floor
计算机机房内安装的、可灵活拆装的地板。
开机时 power on
计算机系统加电状态。
停机时 power off
计算机系统停电状态。
照明 lighting
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设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
应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
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
不间断电源系统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system
确保计算机不停止工作的供电系统。
3. 11
工作接地 operational grounding
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与大地的连接。
3, 12
保 护接地 protective grounding
用以保护人体免受电击的电子、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的连接。
3. 13
防當接地 lightning protective grounding
在雷击时保护人体和设备免受雷击伤害所需的与大地的连接.
3. 14
接地 grounding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与大地之间的连接,以及诸地之间的关系。
3.15
通用布缆 generic cabling
能支持信息应用范围广泛的结构化电信布缆系统.
3. 16
火灾自动报薈系统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
实现火灾早期探测、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向各类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完成各顼消防功能的系统.
3.17
入侵报警系统 intruder alarm system
用探测技术,探测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行为并发出报警信号的系统。
3. 18
视频监视系统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利用视频探测技术,对目标进行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系统。
出入 口控制系统 access control system
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对出入口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电磁屏蔽室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nclosure
用于衰减、隔离来自内部或外部电场、磁场能量的建筑空间体。
电磁屏蔽效能 shielding effective
没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在屏蔽体内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机房能效比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计算机机房所消耗的电能与计算机系统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之比。
4计算机场地等级
4. 1根据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断的影响程度,将计算机机房分为A、B、C三级:
——A级: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断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 ——B级: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断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的; ——C级:不属于A、B级的情况。
4.2同一计算机场地的不同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等级进行划分。
5技术要求
依据计算机系统的规模、用途以及管理体制,可选用下列房间。
主要工作房间:计算机机房。
基本工作房间:数据处理间、媒体存放间.
第一类辅助房间:低压配电间、不间断电源室、蓄电池室、空调机室、发电机室、气体钢瓶室、监控 室等。
第二类辅助房间:资料室、维修室、技术人员办公室。
第三类辅助房间:储藏室、缓冲间、技术人员休息室、盥洗室等。
注:允许一室多用或前情增减.
5.2计算机机房面积
5. 2.1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一般按照下述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5. 2. 1.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按式(1)计算:
S = (5~7)SSb ( 1 )
式中:
S —计算机机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并在机房平面布置图中占有位置的设备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2),
SSb——计算机机房内所有设备占地面积的总和,单位为平方米(nf)。
5. 2.1.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按式(2)计算;
S = KA (2)
式中:
S——计算机机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K——系数,■-般取值(2. 5〜5. 5)m7台(架);
A——计算机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
5. 2.2计算机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0 m2。
5. 2. 3科研、生产用机房面积的计算可参照5.2.1执行。
5.2.4其他各类房间的使用面积,依据人员、设备及需要而定。
5.3计算机机房净高
计算机机房的净高依机房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2. 5 u〜3. 2 m。
注;当计算机机房使用吊顶和/或活动地板时,净高应扣除吊顶利活动地扳所占的高度。
5.4活动地板
计算机机房使用的活动地板应符合SJ/T 10796的规定。
5.5建筑结构
5.5.1计算机场地位置
选择计算机场地位置,需考虑:
b) 应避开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
f) 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以上各项如无法满足,需釆取相应的措施。
5. 5.2计算机场地抗震
5- 5. 2. 1 A级计算机场地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或高于当地抗震设防标准。
5. 5. 2. 2 B级、C级计算机场地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
5. 5.3计算机场地楼板荷重
5. 5. 3. 1场地楼板荷重一般分为三级,见表1.
5. 5.3.2依据设备的重量和安置密度,计算机场弛楼板荷重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些级综合执行。 a:综合执行是指计算机场地楼板荷重可按某些级执行,如某计算机场地楼板荷重可选"计算机机房可选A级,不 间断电源室可选C级。
5.6场地环境条件
5. 6. 1. 1温、湿度应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5.6. 1.2根据计算机设备对温、湿度的要求,将温、湿度分为A、B、C三级,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 些级综合执行。
注:综合执行指的是一个机房可按某些级执行,而不必强求一律,如某机房温、湿度按计算机设备要求可选:开机时 按A级温、湿度,停机时按B级温、湿度.
5.6. 1.3计算机机房温、湿度的要求,按开机时和停机时分别加以规定。
开机时机房的温、湿度见表2。停机时机房的温、湿度见表3。
表2开机时机房温、湿度要求
环境条件 |
级 别 |
||||
A级 |
B皱 |
C级 |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
温度rc |
24±1 |
20±1 |
24士2 |
20±2 |
15—28 |
相对湿度 |
40%〜60% |
35%〜65% |
30%〜80% |
||
温度变化率/(笔/h) '' |
V5,不得凝露 |
V10,不得礙露 |
<15,不得凝露 |
表3停机时机房温、湿度要求
环境条件 |
级 别 |
||
A级 |
B级 |
C级 |
|
温度 |
5〜40 |
||
相对湿度 |
|
||
温度变化率 |
VS,不得瘦露 |
<10,不得凝露 |
<15,不得凝露 |
5.6. 1.4媒体存放条件见表4.
表4媒体存放条件
环境条件 |
种 类 |
|||||
纸媒体 |
光盘 |
磁媒体 |
闪速存储器 |
|||
已记录的 |
未记录的 |
已记录的 |
未记录的 |
|||
温度/X |
5〜59 |
—20 〜50 |
5〜35 |
5〜5。 |
5〜35 |
5—45 |
相对湿度 |
30% 〜70% |
10%〜90% |
20% 〜80% |
20% 〜80% |
||
磁场强度/(A/m) |
— |
— |
<3 200 |
<4 000 |
— |
5. 6. 1.5其他房间的温、湿度可根据所装设备的技术要求而定,亦可釆用表3和表4中的级别。
5.6.2尘埃
5. 6.2.1计算机机房内的含尘埃粒径大于或等于0. 5 fim的个数应小于或等于1.8X107粒/m,。
5. 6.2. 2计算机设备有明确要求时,尘埃浓度及其粒径可按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而定。
5.6.3 空气
计算机系机房内的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18883的要求。
5.6.4噪声
计算机系统停机时,在操作员经常工作位置处的噪声应小于60 dBCA).
5.6.5照明
计算机机房、数据处理间照度不应低于300 lx,其他房间照度不应低于200 lx.
主要工作房间、基本工作房间、第一类辅助房间应设应急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50 lx。
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依据需要应设应急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5 lx.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0.15 MHz〜1 000 MHz时不大于126 dB.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 A/m(相当于10 Oe)。
5.7供配电系统
5. 7.2供电电源:
电压:380 V/220 V;
频率:50 Hz;
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接地方式.
5.7.3依据计算机设备对电源的要求,将电源参数分为A、B、C三级,使用交流电时见表5。
表5交流电源参数
电源参数 |
级 别 |
||
A |
B |
C |
|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 |
一 2% 〜+2% |
—3%~ + 3% |
—10% — 10% |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2 |
-1〜-1 |
-1〜-1 |
-1〜-1 |
电压波形畸变率 |
3% |
5% |
10% |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 |
<4 |
<10 |
不要求 |
5.8接地
5.8.1计算机场地接地类型
计算机场地接地类型如下:
5. 8.2场地接地要求
5. 8. 2. 1诸地之间的关系及接法按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而定。
5. 8. 2. 2计算机设备没有明确要求时,诸地应采用联合接地。
5.8.3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的电压(籌地电压)
5.8. 3. 1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的电压要求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要求确定。
5. 8.3.2计算机设备没有明确要求时,配电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应不大于 2 V。
5. 8.4静电电压
机房内静电电压应不大于1 00。V.
5.9通用布缆
5. 9. 1通用布缆应满足计算机系统内部及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要求,应符合GB/T 18233的规定.
5. 9.2机房线缆所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以及信息插座的底座不得影响空调机的送风。
5. 10机房能效比
5. 10. 1机房能效比分为5级,见表6。
表6机房能效比
级别 |
1 |
2 |
3 |
4 |
5 |
参数 |
1.6 |
1.8 |
2.0 |
2.2 |
2.4 |
能效比 |
高 |
較高 |
中 |
较低 |
低 |
5. 10. 2节能机房的能效比应不大于1. 8。
5. 10.3机房能效比一般应不大于2. 4*
注:机房能效比与机房设计、施工、装机容量、运维、气候等均有关.本机房能效指标为正常使用时,温带气候条件 下数值。
6安全防护
6. 1. 1应防止雷击损害计算机设备以及对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6. 1.2当计算机场地作为独立建筑时,其建筑物的防雷应符合GB 50057的规定。
6. 1.3计算机场地位于其建筑物内时应做防雷处理,计算机场地应釆取有效隔离和防雷保护的措施, 具体要求应符合GB 50343的规定。
6.2.2计算机机房不宜釆用暖气取暖,取暖设备、空调不得漏水、凝水。
6.2.3与机房无关的水管不宜从机房内穿过。
6.2.4 A级计算机机房应设置漏水报警系统。
6.2.5机房采用水冷空调时,宜釆用低压力的供水系统,并应釆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3消防系统
6.3.2计算机场地应单独配置灭火器。
6. 3. 3 A、B级计算机场地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体要求应符合GB 50116的规定.
6.3.4所在建筑物已使用自动灭火系统的计算机场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40 m2的计算机场地应安装 自动灭火系统,具体要求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
6.3.5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的计算机场地,主机房、无人员长期工作的辅助房间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具 体要求应符合GB 50370的规定。
6.4入侵报警系统
6.4.2入侵报警系统的规模和系统模式应满足计算机场地的安全等级、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
6.5视频监控系统
6.5.2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和系统模式应满足计算机场地的安全等级、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
8
6. 5. 3计算机机房的重点部位、主要通道应全部实现视频监控覆盖。
6.6出入口控制系统.
6.6.1 A、B级计算机场地应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
6.6.2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规模和系统模式应满足计算机场地的安全等级、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 要求。
6.7电磁屏蔽室
6.7. 1当计算机机房不能满足计算机对电磁干扰的要求及不能满足用户对涉密的要求时,应设置电磁 屏蔽室并满足国家保密的要求。
6.7.2电磁屏蔽室应至少满足计算机机房对磁场、电场中的一种电磁屏蔽效能要求。
7测试方法
7.1组成检验
用目测法检验,按规模、用途等确定的房间数。
7.2面积、净高测试
7.2.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2.2测试方法
用测试设备测量墙内实际尺寸,计算面积。
用测试设备测量机房的净高尺寸。
7.3温度测试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测试方法如下:
a) 开机时的测试应在设备正常运行1 h以后进行'停机时的测试应在设备停止运行4 h以后 进行。
A B
图1测点分布图
7.3.3测试数据
每个测点数据均为该房间的实测温度。
7.4湿度测试
7.4.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4.2测试方法
按所选仪器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测试。
7.5尘埃测试
7.5.1测试设备 …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5.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a) 应对房间及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扫,并应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24 h以后进行。
b) 对粒径大于或等于0. 5 pm的尘粒计数,宜釆用光散射粒子计数法。
c) 采样时,采样管必须干净,连接处严禁渗漏;管的长度应符合仪器允许长度,当无规定时不宜大 于1.5 m,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7.5.3测试数据
每个测点连续测试3次,取其平均值为该点的实测数值.
7.6空气质童测试
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仪器。
7.6.2测试方法
按照GB/T 18883—2002的要求进行测试。
7.7噪声测试
声级计。
7.7.2 测试方法
停机时,在操作员经常工作位置处进行测试,
7. 7.3测试数据
每个测点连续测试3次,取其平均值为诙点的实测数值。
7.8照明测试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 8.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a) 在房间内距墙面1 m(小面积房间为0.5 m),距地面为0. 75 m的水平工作面上进行测试;
b) 测试点选择(3〜5)点,大面积房间可多选几点进行测试。
7.8.3测试数据
各测点数据,即为该房间的实际照度。
7.9电磁场干扰测试
7. 9.1 无线电干扰环境场强测试
7. 9. 1. 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a)干扰场强测量仪;
b)其他用于此项目测试设备。
7. 9. 1.2测试方法
在计算机机房内任一点测试.
7.9. 1.3測试数据
取测试数据的最大值。
7.9.2磁场干扰场强测试
7.9.2. 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9. 2.2测试方法
在计算机机房内任一点测试。
7. 9. 2. 3测试数据
取测试数据的最大值。
7. 10电压、频率测试
7. 10. 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10.2测试方法
在计算机专用配电柜(盘)的输出端测量电压和频率。
7. 11波形陆变率测试
7.11.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 11.2测试方法
按所选仪器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测试。
12
7. 12接地电阻测试
7. 12. 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12.2测试方法
按选用仪器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测试。
7. 13零地电压测试
7. 13. 1测试设备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 13.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b) 测试计算机设备电源输入末端处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的电压。
7.14静电电压测试
7.14.1测试设备
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
7. 14.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b) 测试时手持干燥布料(选用纯棉或防静电面料),用手掌适当施加压力,以120次/min左右的 频率在地面单向摩擦20次后,按静电电压表使用方法立即接近测试部位读取测试数据。
7.14.3测试数据
每个测点反复测试5次,取其平均值为该点的实测数值。
7.15通用布缆测试
按GB/T 18233的要求进行测试。
7.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测试
7. 16.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GB 50166的要求进行测试。
7. 16. 2消防联动控制应按GB 16806的方法进行测试。
7. 17气体灭火系统测试
按GB 50263要求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应达到所用气体类型的技术参数。
7. 18入侵报警系统测试
按GB 10408的要求进行测试。
7. 19视频监控系统
按GB 50198的要求进行测试。
7. 20出入口控制系统测试
按GB 50396的要求进行测试。
7.21屏蔽室的效能测试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21.2测试方法
按GB/T 12190进行测试。
7.22能效比测试
可选用如下测试设备:
7. 22.2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b) 能效比是一个统计值,用电能计量仪表计量机房1年内总用电量和计算机系统设备用电量计 算得出.
8验收规则
8.1 一般规定
计算机场地(机房)峻工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部门 共同进行,或由国家认可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可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委托)。
14
8.2验收项目
计算机场地(机房)的验收项目,由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参照本标准的规定共同确定。
8.3验收结果处理
验收后应提交验收报告。
未通过验收的计算机场地(:机房)不得投入使用。
请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60-6690,联络我们的专业销售人员,其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官网(www.cd-estt.com)
房 清洗
机房 除尘
机房 精保洁
机房 深度保洁
机房 开荒保洁
机房 火灾后清洗
机房 保洁
机房 up火灾
大数据机房 清洁
大数据机房 除尘
大数据机房 深度清洗
机房设备深度清洗
机房 开荒保洁
机房 精保洁
contact us
联系我们